〖A〗、据重庆商报2月21号报道,2月19日上午9点刚过,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福特三工厂内,一辆刚刚组装完成的长安福特锐际从组装线缓缓驶出,成为重庆推进有序复工复产以来首辆下线的整车。当日,共计有51辆锐际及29辆福睿斯从这里完成组装。 就长安福特在中国的地位来看,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产能,而是如何提升销量。
〖B〗、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带来了2020年的艰难开局,而车企的诸多举措,为“战疫”工作增添了温暖。 如今,疫情爆发已近一月时间,除疫情严重地区之外,大部分车企已经开启复工。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车企复工率已有32%,复工的同时仍有一些车企,在通过不同形式的驰援,参与到“战疫攻坚战”中。
〖C〗、一直持续关注中国疫情,参与赈灾的福特中国非常清楚,仅仅捐赠物资还远远不够,如何深度参与并解决问题,则成为更实际也更有价值意义的选择。 除第一时间和福特全球总部联系,在全球范围内紧急调配资源,采购医用口罩等医疗物资外,福特中国另一项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短期内紧急协调负压救护车的生产。
〖D〗、五菱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首家开始投产口罩的汽车企业,仅用三天时间完成试制,日产量达170万,并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而用于投产口罩的厂房是广西德福特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五菱旗下的集团,原为五菱汽车提供内饰生产。目前,该集团已经更名为广西德福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一定扩充。
〖E〗、疫情席卷全球,“浩劫”之中,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得以幸免。除以上提到的大众、福特、丰田,还有通用、日产PSA、FCA等车企也都损失惨重,包括国内的自主车企在内。
〖F〗、而在全球汽车产业都因疫情的爆发而不得不停工停产时,已经进入复工复产状态的中国,显然成为众多车企的救命稻草。海外车企纷纷启动中国工厂,生产急需的医疗物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家整车集团在华生产口罩,运往全球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当前,全球最需要的就是防疫物资,其中以呼吸机最为紧缺。在全球车企纷纷停产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转产呼吸机、口罩等防疫物资。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全球汽车人也正在积极应对,全力投入这场“世界之战”。
月19日,路透社报道:“英美意车企转产医疗用品的想法始于中国,比亚迪(一天)就生产了500万个口罩和30万瓶消毒剂。” 路透社报道截图 事实上,除了生产医疗物资,中国车企成功的防疫经验也成了跨国公司的模仿对象。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进行了紧急的战争动员。此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立即转产T-34坦克,一边战斗,一边坚持生产,其产量完爆其他专业坦克制造厂。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刻,工人们甚至直接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出厂迎击德军。日本亦是如此。
两栖登陆坦克:两栖坦克(Duplex Drive,DD),改装车辆分别基于M4AM4AM4AM4A4。二战中英军使用的雪曼两栖坦克基于M4A1(75)、M4A2(75)、M4A4改装,美军只使用了用英国套件改装的M4A1(75)。M4A3系列改装的雪曼两栖坦克未在二战中使用。
二战期间,福特公司为适应战时需要,转产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由埃德塞尔?福特发起的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一共制造了8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轰炸机、57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000台坦克及其他战争用机器。在二战中,福特公司的杰出表现为其赢得了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可以说日本发动甲午是从明治时期开始积累的,从无到有直到击败大清,而二战,则是从日俄开始积累的。日本在二战期间的能量并没有多大,朱可夫在诺门坎可以用3600发照明弹和T28这种侦查坦克打败日本,使日本放弃南北并进的战略,可想而知日本的能量有多少。
月2日,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吉姆·法利给出了他思考的结果:福特汽车在中国的业务将更加精简、集中,减少投资,专注商用车业务、电动汽车和出口。 与斯特兰蒂斯声称要在华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路线不同,福特虽然也打算减少在中国的投入,但似乎不打算将产能全撤掉,而是集中于“高回报”业务。
为此,福特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将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用来支持业务转型也是各方猜测福特要砍去中国业务的重要佐证。全球层面,福特将业务一拆为四,分别是负责燃油车业务的Ford Blue、专注在电动车的Ford Model e,以及针对商用车的Ford Pro和移动出行业务的Ford Drive。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福特想要真的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不仅不应该裁员,更应该加大投资。而从目前的局面来看,福特更多只是想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守势,而在其销量和利润的大本营北美市场去和通用以及特斯拉来竞争。不仅是福特,国内不少外资车企都面临或多或少的困境。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